長期以來,野糜子、狗尾草等惡性雜草長期制約著我國高粱產業發展,為破解這一重大技術難題,朔城區深耕“校地聯合”的經營模式,與山西農業大學聯合建立了高粱惡性雜草除草試驗田,經過科研攻堅,在阻斷惡性雜草和病蟲害防治上取得突破性進展,為朔城區高粱產業提質增效注入強勁動能。
在朔城區窯子頭鄉下圪佬村高粱惡性雜草除草試驗田里,高粱挺拔如戟,穗浪翻涌,以最熾熱的緋紅回應著自然豐饒饋贈。來自山西農業大學高粱研究所的專家,正在熱情地為前來參觀學習的農戶講解高粱種植的相關經驗和最新技術,切實為農戶們解決高粱種植中的各種技術難題,為豐產增收、提質增效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撐。該所的工作人員郭瑞峰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介紹說:“今年我們主要針對朔州地區的雜草,進行了除草劑的綠色防控技術的示范,我們用到的技術是自己研發的納米除草劑。”種植戶柴明山說:“我種了兩個品種,總共種了60畝,長勢挺好,用新的藥品,朔城區農業農村局來免費打的藥,效果明顯,草基本上就沒了,估計畝產最少能收1000斤,去年才收了300斤。”
試驗田的技術實效讓農戶吃下“定心丸”,“校地合作”通過“邊種植、邊研究、邊收益”的良性循環,實現科研成果快速接受田間檢驗、高效落地轉化。山西農業大學高粱研究所所長、黨委書記李洪介紹說:“我們主要是用了兩種技術,一個就是除草劑綠色防控技術,也就是田間除草劑綜合的綠色的防控,再一個還有蚜蟲的防治技術,這里蚜蟲多年來發病比較重,我們前期采取一些技術,徹底把這個蚜蟲控制住。下一步,我們準備在這兒打造一個高標準的示范園區,就是通過各種技術措施包括新品種的選擇等,讓農民親眼看到高粱在咱們這兒的發展應用前景和它的產量優勢。”
山西作為釀造業大省,高粱市場需求量大,朔城區通過搭建“高校團隊+合作社+農戶”的聯動模式,不斷推動朔城區有機高粱種植標準化、規范化建設,鼓勵村民積極參與高粱的種植和管理,增加大家的收入。朔城區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在農業種植結構調整上,根據朔城區的地理特點,我們大力發展高粱種植,積極與釀造企業協作發展訂單生產,截至目前,咱們今年的高粱種植面積達到了6.86萬畝,下一步,我們將加強與這個外部企業合作,打造朔城區的高粱品牌,與技術單位合作,進一步把高粱產業發展壯大。(羅文平?張小菊?李子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