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條路改變一個村,在朔城區沙塄河鄉,一條“四好農村路”在鄉村田園間架起了振興的橋梁,讓鄉村更美、農民更富。
在朔城區塄河鄉沙塄河縣道,原來不足5米寬的水泥路,2021年完成提質升級,一條寬闊平坦的馬路呈現在我們腳下,也成為了當地連接16個行政村,5個自然村的一條主干道。
沙塄河縣道全長14.8公里,寬7.5米,屬于鄉村三級公路,道路兩旁大樹林立,穿行于鄉村、田園之間,成為當地群眾家門口的致富路、幸福路、連心路、振興路。
說起這條路,朔城區沙塄河鄉一半村村民張瑞很開心,路修好了,進城出行都方便了,真是修到老百姓的心坎里了。
沿著公路一路向南,就來到了當地遠近聞名的香瓜村一半村,這里的香瓜早早進入了“豐收季”,這幾天,村民正忙著采摘、搬運、包裝,在清香撲鼻的香瓜大棚里,村民和游客都收獲著自己的“甜日子”。
朔城區沙塄河鄉一半村村民呂淑玲告訴我們,沒修路之前,種個一畝兩畝的自己吃,種多了,賣不出去。路修通以后,可開心了,可以大量種了,香瓜也從2棚增加到了20棚,再加上采摘什么的,經濟效益明顯提高了。
一路通百業興,除了發展傳統優勢產業——種植香瓜外,一半村村黨支部書記田新平也沒閑著,他帶領著村集體干起了玉米秸稈兒回收的“新事業”,回收玉米秸稈兒,每年可加工500多噸,每噸能掙上200塊左右。
加工秸稈、建大棚、種玉米……這兩年,一半村的產業紅火了起來,去年,村集體的收入突破10萬元,路通了,市場近了,老百姓的腰包鼓了,日子也更幸福了,村里的老百姓也自發的成立了鄉村道路養護隊,5名養路志愿者定期進行村路養護。
目前,朔州市的1166個行政村、346個自然村全部實現通硬化路,相繼建成的21個鄉村客運站和488個農村客運候車亭、770個招呼站牌也已投入使用。(張一波?高傳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