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居環境問題牽動千家萬戶、關系民生福祉。朔城區創新完善各項機制,因地制宜整合各項資源,動員各方力量積極參與“四亂”治理,“六清”行動,不斷推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和綠美鄉村建設取得新成效。
聚焦農村生活垃圾處置難題,朔城區實施“村收集、鄉轉運,區處理”的垃圾處理體系,確保垃圾日產日清、車走地凈。每天上午11點,朔城區沙塄河鄉東官井村環衛人員孟福青的清掃工作接近尾聲,他將分類好的垃圾統一運送到集中處理點。孟福青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我干了六七年了,最近這兩年,生活垃圾基本上都倒進垃圾桶了,環境也好了。”
在垃圾治理體系中,“網格化”管理成為關鍵抓手。東官井村將全村劃分為15個責任片區,建立“黨員包片+村民參與”的共治模式。作為城中村的朔城區南城街道辦事處西街村則是推行“黨建引領、網格治理”模式,將任務細化分解到每戶居民,進一步提升群眾參與環境治理的內生動力,以環境整治“常態化”實現人居環境“持久美”。村民楊喜萍說:“現在村里環境確實不錯,環衛工每天打掃,居民也自然形成習慣了,有點垃圾也不往街上亂扔了,咱們自己也掃。”該村黨支部相關負責人介紹說:“這個片區是866戶,2900多口人,人員復雜。今年,環境整治以來,整個片區以網格化管理分成4個小網格,居民的房前屋后自己打掃和環衛工打掃相結合,3月出動了車輛50多次進行集中整治。”
朔城區不斷在“整治”上下狠功夫,在“長效”上做細文章,對主要道路、河道溝渠、亂堆亂放、生活及建筑垃圾等進行整治,采取“人工+機械”的方式清“死角”、掃“盲區”,竭力打造干凈宜居舒適的生活環境。朔城區南城街道辦事處綜合便民服務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在今年全市垃圾集中整治中,西街村積極響應,以構建“農村黨支部—網格黨小組—黨員網格長”三級架構,每個網格成立黨小組,配備1名黨員網格長、3名固定人員、若干名兼職網格員,共同維護和美家園,確保環境整治效果長效久治。
城鄉環境衛生整治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朔城區制定了詳細的整治工作計劃,明確整治重點區域、關鍵環節和時間節點,劃分了宣傳動員、集中整治、鞏固提升三個階段。截至目前,解決處置農村環境衛生問題6000余處,清理各類垃圾5萬余噸,在城市區域,整治各類環境問題2000余處,清理各類陳年垃圾1700余噸。朔城區市容市貌事務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對居民區,重點加強日常清掃保潔和垃圾分類宣傳;對商業區,加大巡查力度,規范商戶遵守門前“五包”經營行為;對城鄉接合部,開展集中整治行動,清理衛生死角和積存垃圾。目前,朔城區城鄉環境面貌得到了初步改善。下一步,將堅持專項行動和長效治理相結合,推動形成常態、長效管理機制,不斷推動朔城區城鄉環境整治工作取得新成效。(羅文平?張小菊?朱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