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標準農田建設,一頭連著糧食安全,一頭連著農民增收,是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助力現代農業產業發展的重大舉措。近年來,朔州市委、市政府認真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堅決落實山西省委、省政府“農田建設要穩數量提質量”的重大要求,把高標準農田建設擺上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位置,緊盯“好田產好糧”、致力“好法造好地”,強政策、強投入、強建管、強效益,全力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夯實糧食安全根基。

在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中,朔州市嚴把項目規劃儲備、初步設計、項目審批、施工管理、竣工驗收等關口,落實項目法人責任制、招標投標制、合同管理制和工程監理制,做到按規劃設計施工。同時配套完善農田設施,進一步提高工程建設標準,朔州市集中連片、設施完善、農電配套、土壤肥沃、生態良好、抗災能力強,與現代農業生產和經營方式相適應的旱澇保收、高產穩產的耕地面積持續擴大。截至2024年底,朔州市累計建成高標準農田205.84萬畝,占基本農田的38.51%。

朔州市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說,通過近幾年的高標準農田建設,我市耕地質量等級平均提高0.5左右,畝均節本增效200元左右,平川區道路通達率100%,丘陵山區90%,農民群眾出行方便,機械化作業能力顯著提高。下一步,朔州市將堅持優先在糧食生產功能區、基本農田保護區建設高標準農田原則,制定出臺全市逐步把永久基本農田建成高標準農田實施方案,力爭到2035年將具備條件的永久基本農田全部建成高標準農田。今年將重點推動朔城區、山陰縣、應縣和懷仁市4個產糧大縣申報高標準農田建設國債項目,年內建成高標準農田10萬畝,發展高效節水灌溉2.5萬畝以上。同時健全管護機制,按照“誰受益、誰管護,誰使用、誰管護”的原則,推行受益主體自主化管護、集體組織網格化管護、行業機構專業化管護、保險機構市場化管護等管護模式,進一步夯實管護基礎、厘清管護范圍、嚴格管護標準、落實管護主體、明確管護責任,有效保障建成的高標準農田長久持續發揮效益,讓高標準農田成為農民愿意種的“穩產田”“高產田”,厚植糧食安全基礎。(劉淑花)